您的位置: 首页>医疗保健
感冒怎么治?需要吃“消炎药”吗?

随着天气逐渐转凉,感冒发病率会逐渐上升。感冒是非常常见的疾病,每个人都患过感冒,很多老百姓在感冒,尤其发烧的时候,总喜欢去药店买“消炎药”(也就是抗菌药物)口服,他们认为感冒就是有“炎症”,吃“消炎药”就能很快好,甚至有的病友到医院要求医生开抗菌药物输液。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。

声门把人的呼吸道分为上、下呼吸道。上呼吸道包括鼻、咽、喉,下呼吸道包括气管、支气管和肺。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,又称感冒,广义的上感实际上包括鼻炎、咽炎、喉炎、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、细菌性咽-扁桃体炎等等,而狭义的感冒其实主要是指普通感冒,即急性鼻炎,几乎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,如鼻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腺病毒、冠状病毒、副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埃可病毒等。
那么怎么区别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呢?病毒性感冒常流清鼻涕,细菌性感冒不流鼻涕,或者流脓鼻涕。病毒性感冒咳嗽痰少,稀薄,无色。细菌性感冒咳嗽痰多,较黏稠,呈黄色脓性。病毒性感冒体温常居高不下,退热后精神如常。细菌性感冒体温忽高忽低,退热后精神仍然不好,有的可能有寒战。体检检查时病毒性感冒可见扁桃体充血,色鲜红,表面光滑,有疱疹、滤泡。细菌性感冒则扁桃体表面不平,乌暗、有脓点。病毒性感冒可有皮疹,细菌性感冒一般无皮疹。病毒性感冒病人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,细菌性感冒白细胞常常升高。
病毒感染用抗菌药物是不管用的,只有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才能起作用。抗菌药物并不具有抗病毒作用,在机体内不仅不能直接中和、杀灭病毒,反而在分解代谢时加重肝、肾的负担 , 影响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毒素的代谢排出 , 使病情迁延, 导致药源性并发症,同时还存在产生耐药性风险,当真正继发细菌感染时影响抗生素的疗效,因此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禁用抗生素。
那么病毒性感冒是否应该吃抗病毒药物呢?2012 年,中国医师协会等曾发布《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》,明确指出: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,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。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。美国 CDC 以及美国家庭医师协会都有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指南,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没有明确的证据推荐应用广谱的抗病毒药物。
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,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。如果鼻塞可以热水泡脚,泡到微微出汗,对减轻鼻塞也是有帮助的。睡觉时可以使用通气鼻贴。含伪麻黄碱的药物可以明显减轻鼻塞,但会影响夜间睡眠。
新型的抗组胺药物,如左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、非索非那定,可明显减轻流鼻涕、打喷嚏的症状,尤其是清鼻涕。很多感冒药中就含有苯海拉敏、氯苯那敏、曲普利啶等抗组胺成份,只是它们更容易引起白天打瞌睡等不良反应。
咳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的反射,通过咳嗽,可以把痰、异物排出呼吸道,所以有痰就不要轻易用镇咳药。尤其是痰多的时候,忌用镇咳药,否则痰阻塞在呼吸道内,会令病情加重,此时应选用袪痰的药物(比如含氯化铵的药物),如果痰还粘稠,则再辅以化痰的药物(如氨溴索、鲜竹沥等)。无痰而剧烈的干咳,可以使用镇咳药。
如果痰稀薄无色,一般无需服药,而如果痰粘稠,则可以选用化痰药,如氨溴索、乙酰半胱氨酸等,此外,还可以单用或加用鲜竹沥、蛇胆川贝液、牛黄蛇胆川贝液(尤其是痰色黄的时候)等化痰类中成药,并格外注意多饮水,使痰液变稀,易于咳出。
 感冒时发热,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外在表现,退热只是在必要时,为免疫系统的工作争取更多时间,避免期间因高热造成损伤,所以不是一发热就要立即退热,而是腋下实测体温(体温计上读数是多少就是多少)超过38.5℃,才考虑退热,如果人很清醒并能耐受,这个数值可以更高。
退热也不等于吃退烧药,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物理降温,因为吃药难免会有一定副作用,而物理降温则不会。物理降温常用75%的酒精兑上等量温热的水(注意是温热的水,忌用冷水),擦拭额头及太阳穴、颈部两侧、腋下、臂弯、手心、大腿根部、足心等处。如果擦半小时后,体温仍在继续上升,则考虑使用退烧药。
使用退烧药需尽量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品种,如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阿司匹林等,并避免使用缓释剂型。因退烧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,避免空腹使用退烧药。注意退烧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,超过3天而仍然高热,则建议就诊。


Copyright © 2020 rights reserved. 抚州市立医院 版权所有.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意见反馈

地址:抚州市临川区赣东大道421号 邮编:344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