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利后,主力红军撤离苏区,斗争环境越来越艰险,乐安苏区除招携、大金竹之外全部被敌人占领。1934年1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,突然四面枪声大作、招携圩被敌人包围,人们从睡梦中惊醒,到处一片慌乱……
正在招携圩疏散和转移群众的妇女慰劳队队长黄秋云,身边带着4岁的女儿。有人大喊:“白军来了,大家快走啊!”只见黄秋云带着幼小的女儿直奔一户贫苦农民家里,掏出5块银圆,恳求他们收养自己的女儿:“我走了,请你们抚养她长大。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,我来找你们,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……’说着,眼泪抑制不住唰唰掉下来。这家儿媳妇见她心里难过,安慰说:"大姐你放心,我们一定把她当自己的女儿来养育……”
女儿拉着她的衣角,声嘶力竭地喊着:“妈妈,我要妈妈……”但黄秋云想到敌人“清剿”在即,带上小孩必将拖累部队,于是狠心地夺门而出。
当她回到驻地,一个女战士惊讶地问:“黄队长,你宝贝女儿哪去了?”黄秋云喉咙哽咽,解释说:“现在是非常时期,大敌当前,不能因为一个孩子拖累大家……”她强忍悲痛,振作精神,对队友们说:“同志们,现在是革命的紧要关头,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:一条是从包围圈里冲出去,保存有生力量,等待红军打回来;一条是坐以待毙,甘当白军俘虏。大家说,选择哪条路?”
大家异口同声地说:“冲出去,誓死不当俘虏!”
“好,大家的想法和我一样,我们誓死不当俘虏,不受敌军凌辱。大家都熟悉招携地形和道路,你们说从哪个方向突围?”
一个战士回答:“西北方向枪声密集,恐怕敌人有重兵包围,还是从东南方向突围到坪溪或大金竹。”也有战士主张,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,建议往西北方向突围。
黄秋云听了大家的话,迅速做出决定:“敌人一贯虚张声势,声东击西,我看还是从西北方向突围较好。现在我命令,全副武装,多备干粮,立即出发,从西北方向冲出去!”
敌人对招携红军情况不明,不敢贸然进犯。西北方向的枪声渐新稀落下来。黄秋云带领30多名慰劳队女战士,凭借着对道路的熟悉,悄悄地越过了敌人的包围圈。途中与丈夫——新编独立团二营营长李赤生和乐安中心县委书记李福槐相遇。
李赤生见妻子身边没了女儿,顿时明白了大半。黄秋云上前安慰丈夫:“女儿是我身上掉下的肉,我能不心疼?我也舍不得啊!”在场的人听了黄秋云一席话,深为感动。李福槐上前紧紧握住黄秋云的手:"秋云同志,你为革命骨肉分离,公而忘私啊!”
新中国成立后,在外地工作的李赤生重返乐安,遍访招携,坪溪等地,但始终未能找到女儿。
乐安县风景